美味又溫暖的火鍋,常是寒流來襲的第一選擇,但是你知道怎麼吃,才能營養又健康嗎?
每當寒流來襲氣溫驟降時,「好想吃火鍋喔!」出現的機率應該很高。在整個吃火鍋的過程中,從鍋裡夾起來的食物總是熱呼呼的,在寒冷的冬夜裡,這可是相當棒的享受呢!而過年圍爐也是火鍋經常出現的場合,家人們圍著火鍋,一邊吃著、一邊聊天。火鍋,不僅暖了我們的身體,也暖了我們的心。不過,從營養的角度來說,怎麼吃火鍋對身體健康比較好呢?在進入主題之前,先來認識一下食物分類的知識吧!
食物分類的準則是把營養組成相似的食物歸納成同一類。舉例來說,白米飯、饅頭、義大利麵和麵包等食物因主要提的營養成分為澱粉,因此都被視為「全榖根莖類(類)」;而豬肉、豆腐、雞蛋等食物則能提供豐富的蛋質,而被歸為豆魚肉蛋類。就我多年來面對一般大眾的經驗來看,大部分的人對於食物的份量其實沒有什麼概念,這也是為什麼媽媽常常發生採買太多或太少的情形,或是煮飯的時候煮太多而吃不完。當你(或家人)擁有飲食指南與份量的知識後,就能判斷所準備的食物份量是否合宜。
知道食物的分類規則後,你就能應用這些知識來挑選火鍋料,知道哪些東西吃多少量是合適的,不會因為沒有概念而買太多,吃下過多的食物,身體上的肥肉增加不打緊,影響到我們的健康才是真正該放在心上的。關於常見火鍋料,由於各種蔬菜的營養成分差異不大,因此可直接用一樣的營養成分代表。凍豆腐、炸豆腐皮、肉類、雞蛋等都是豆魚肉蛋類;芋頭、米血、玉米等屬全榖根莖類;沙茶醬是油脂類。至於其他的火鍋料就比較麻煩了,基本上它們算是複合的類型,不過可以姑且算在豆魚肉蛋類裡。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4年2.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