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鐵不成鋼」是一句常常聽到的成語,意思是希望一個人好,可惜這個人卻偏偏不成器,所以拿這句話責備人。這句成語除了激勵我們要努力向上以外,還是一個非常化學的成語,因為鋼是從鐵製作而來的,在古時候是很高難度的冶煉技術,成功時可以得到比鐵更堅硬的鋼,失敗時卻可能變得更脆弱。
鐵器的時代
人類文明發展到西元前1200年左右時,開始懂得使用鐵,因而從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跨入鐵器時代,好幾千年的時間過去了,鐵仍舊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金屬之一,很難想像一旦鐵通通不見了,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還好,人類要把地球上的鐵用光光的難度相當高,畢竟以金屬而言,鐵在地殼中的含量是排名第二多。不過既然鐵是這麼容易找到的金屬,為什麼人類先懂得使用銅,之後才學會使用鐵呢?
地球雖然含有很多鐵,但是大部分的鐵都是以氧化物的狀態從鐵礦被開採出來,以赤鐵礦和磁鐵礦這二種鐵的氧化物為主,因此還需要處理後才能得到鐵,可是熔化鐵所需要的溫度比銅高很多,所以一直到人類找到冶煉鐵礦石的方法之後,我們才有辦法大規模使用鐵器。在古文明的記載中有許多提到鐵器的紀錄,埃及人可能從隕石中發現鐵,開採出來製作工具和珠寶,印度與古代中國的鐵器甚至有些保存到了今日,在鐵器時代開啟後,掌握開採與製作鐵器的能力,就等於擁有精良的武器與強盛的國力。......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6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