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日喝的水看起來純淨透明,但其實含有許多看不見的雜質、微生物、金屬等等。這是因為自來水最主要的來源是天上落下來的雨水,這些水流經土壤、岩石、山岳、泥地之後,慢慢匯集成地下水、河川和海洋,而成為我們的水資源。在水流動的過程中,有些物質會溶解在水裡面被帶著走,其中最容易被帶走的都是一些鹽類,這些鹽類一掉到水裡,就變成陰離子和陽離子,均勻的分散在水中。
在自然的水所溶解的各種陽離子中,以鈣和鎂這兩種金屬離子為最大宗,當它們溶在水裡的量很少時,我們即使喝下肚,可能也感覺不出特別的差異,但是當溶有很多鈣、鎂離子的水放在水壺裡煮乾,可以發現水壺邊會出現一圈又一圈的水垢,這種溶有大量鈣、鎂離子的水,就稱為「硬水」。
用「硬水」與「軟水」這兩個字眼來描述水,並不是單純的因為這個水比較柔軟或是比較堅硬,而是依據水中礦物質含量的多寡,來區分水的硬度,並且特別針對鈣離子和鎂離子這兩種溶解在水中的金屬陽離子。
水比較硬,會怎樣?
人類的舌頭敏感度有限,再加上每個人的口感喜好都不一樣,無法靠「水好不好喝」或「順不順口」來區分水質的硬度。既然如此,要怎麼分辨硬水與軟水呢?
利用肥皂泡泡是最簡單的分辨方法,肥皂是界面活性劑,一端是含有碳、氫鏈的親油性端,另一端則是親水性的離子團。在清潔油汙時,親油性端會和油汙混在一起,使親水性端露出在油汙的外面,當水流動的時候,這些親水端想要跟著水跑掉,順便就連著親油端及卡在親油端上的那些油汙一起帶走了。
可是當水中有一堆鈣、鎂離子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呢?當親水性端的這些離子團碰到水中的金屬離子,很快的就會結合成一堆不溶在水裡的渣渣,沉澱到底部去。當它們都聚集在一起,親油端就無法去清除汙垢了。
因此,當我們把肥皂水加到水中後,用力的搖晃攪拌一下,然後觀察肥皂泡泡的多寡,就可以分辨出硬水與軟水。如果是軟水,會有很多肥皂泡泡,而如果是硬水,肥皂泡泡則會明顯的比軟水少很多。這也是古代的婦女總是在河邊洗衣服,而不在海邊洗衣服的原因之一,除了海水是鹹的以外,海水裡所溶解的各種各樣金屬鹽類,都會降低肥皂的清洗效果。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5年6.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