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於烏龜的印象,就是長壽、個性溫馴、行動緩慢,以及背著一個重重的殼,但我家養的一隻蘇卡達象龜「卡卡」,不但貪吃,又橫衝直撞,只要東西擋在面前,都一律撞開,這才發現龜類並不是都「個性溫馴」啊!
當你逐漸認識烏龜,甚至飼養牠們,一定會發現更多有趣的地方唷!在這裡,我們就先來了解有關烏龜的基本知識。
烏龜是一種爬蟲動物,體溫會隨環境變化,所以牠們常常會晒太陽來維持溫暖,但當陽光太強烈時,又會躲到水裡或洞穴裡來冷卻身體。
烏龜身上堅硬的外殼能夠保護身體和防止體內水分散失。背側是背甲,腹側則稱為腹甲,是由脊椎骨、胸骨、肋骨所構成,並由類似韌帶的組織相連,所以龜殼是身體的一部分,烏龜並無法像卡通裡一樣「脫殼」喔!另外由於龜殼表層的角質盾板上含有不同的色素,所以龜殼會有各種顏色和花紋。
全世界有將近300種龜鱉類動物,牠們的長相和生態習性各不相同,大致可分成四大類。陸龜生活在陸地上,移動速度較慢,而且不太會游泳。住在水中的游泳好手則有兩類龜,生活在淡水裡的稱為淡水龜,海洋中的就是海龜了。另外還有鱉,牠們是水生的軟殼龜。
臺灣原生龜
了解烏龜的大分類後,是不是也想多認識一些不同的烏龜種類呢?在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上,也有烏龜一同生活呢!原本就生長在臺灣的龜類只有五種,分別是食蛇龜、金龜、柴棺龜、斑龜和中華鱉。
從前的臺灣有成百上千的烏龜,出現在山地、森林、池塘、農田、果園裡,牠們會捕食很多福壽螺、孑孓,也會清除動物的死屍,吃果實的龜還能幫助植物的種子傳播。雖然烏龜在小時候存活率不高,但只要平安長大,通常很長壽。
烏龜安靜的待在生態系的崗位上,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但如今除了中華鱉和斑龜外,臺灣其他的龜都被歸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不是因為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就是因為外來的物種侵占牠們原本的地盤,或甚至因為人類濫捕─被人們當做藥材或美食,還有寵物市場炒作,最後使得這些龜長老們變得稀少,人們已經很難在野外看到烏龜悠然散步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8年0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