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常常跟著爸爸媽媽去爬山,當時最高興的就是可以看到好多的昆蟲、動物。其中有一次我印象特別深刻,在路邊的一個橘色大水桶裡,看到了好多小小黑黑的蝌蚪,不只如此,再仔細一看,有一隻隻的小小綠色青蛙,趴在桶壁上休息,大概只有一元硬幣的大小,模樣超級可愛;於是我便央求爸媽,讓我帶一些回家養,禁不住我的苦苦哀求,爸媽讓我帶了十來隻的小青蛙回家。回到家,我開開心心的放到水族缸裡,整個晚上一直看著牠們,離不開視線。直到爸媽催我去睡覺,才依依不捨離開水族缸。結果,隔天早上起來,只剩下一兩隻,怎麼會這樣呢?
青蛙愛上樹
長大後,回想小時候的記憶,啊!原來,我小時候帶回家的青蛙是一種樹蛙。為什麼當時牠們會不見呢?因為樹蛙最厲害的,就是爬牆、爬樹、爬玻璃,所以從水族缸裡逃亡也難不倒牠們。一般我們印象中的青蛙,都是生活在池塘邊、田裡或是小溪旁,樹蛙比較特別,大部分是棲息在森林裡,如喬木、灌叢、姑婆芋或是潮濕的土壤中,在林中生存的牠們,腳趾擁有特殊的「吸盤」 構造,能夠方便的在樹上移動,而在臺灣,這群有吸盤的蛙類,分別屬於樹蛙科(Rhacophoridae)及樹蟾科(Hylidae)。
跟人類相反,樹蛙是夜行性動物,白天的時候多半都在睡覺,但為什麼我們很難看到休息中的樹蛙呢?蛙類不像其他脊椎動物,身上有角質、鱗片或是毛髮保護,強烈的陽光會傷害牠們的皮膚,使得體內的水分蒸散,因此牠們休息時,多半會躲在較為潮濕隱密的地方,像是葉背或是潮濕的土堆中,並將身體和四肢緊緊貼在一起,平貼著表面,減少體表面積,這種姿勢,稱為「保水姿勢」,可減少水分散失。
樹蛙平時單獨棲息在森林中,但到了繁殖季節,牠們就像是大遷徙般的往水邊移動,森林中積水的樹洞、池塘、溪流,甚至連廢棄積水的水桶、浴缸、馬桶,都是牠們繁殖群聚的地點。到了水邊,雄蛙會藉由鳴囊共鳴放大清脆的叫聲,來吸引遠方雌蛙的注意。雖然很多種樹蛙的繁殖季節有重疊,會同時在水邊鳴叫,但每種樹蛙的叫聲不同,所以只會吸引到同類,並不會有雜交的現象發生。有些樹蛙會將卵產在水邊的葉子、樹枝上,為了防止沒有卵殼的卵乾掉,父母親會在卵的外面製造一大坨像泡泡一樣的保水構造,稱為「卵泡」。 ......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7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