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1日,綠島民宿業者遭披露違法獵捕保育類動物──龍王鯛,雖然業者一開始矢口否認,辯稱是七年前拍的照片(當時龍王鯛還未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但從照片中種種線索與證據,讓他最後不得不認罪,並協助海巡署找到遭遺棄、掩埋的部分龍王鯛屍體。
快被吃光的龍王鯛
龍王鯛,又名蘇眉,較正式的中文名稱為「曲紋脣魚」或「波紋脣魚」,是隆頭魚科的一種大型魚類,體長可達二米,因為有高高隆起的額頭,就像是拿破崙戴的帽子,所以又被稱為「拿破崙」。龍王鯛雖然體型龐大,但個性溫和,容易親人,是許多國際潛水旅遊區飽受遊客寵愛的魚明星,觀光業者更將牠視為搖錢樹,呵護備至。然而在臺灣,龍王鯛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在長期遭到獵捕做為食用魚類的情形之下,已相當罕見,目前只分布於墾丁、綠島和蘭嶼等海域。
龍王鯛曾是重要的食用和觀賞魚類,但由於生長緩慢,不符合養殖效益,僅能從野外獵捕,在遭到人類過度捕殺之後,數量已驟降,並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在2004年則將牠列為附錄二物種,表示這個物種雖然沒有立即滅絕的危機,但需要管制交易,避免影響該物種的生存。
保育抵不過口慾?
在臺灣,一直到2014年才由農委會公告「修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將龍王鯛列為珍貴稀有(II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禁止捕捉,無論是否知情,都不得公開展示或販售。在農委會公告保育前,甚至還發生業者搶捕龍王鯛的情形,只因為擔心龍王鯛列為保育後就吃不到了,加上這次綠島的龍王鯛獵捕事件,著實彰顯出臺灣不少民眾保育觀念的不足。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早期糧食缺乏,能捕捉到什麼獵物就吃什麼,但在現今食物資源充足的情況下,已經不需要再去獵捕這些珍貴的野生動物了,雖然這次的獵捕龍王鯛事件引起大眾的強烈撻伐,但違法獵捕在臺灣其實一直都層出不窮,只要有食客忘不了「野味」的需求,就會有業者願意冒著違法的風險,去狩獵因限制獵捕而哄抬出更高價的保育動物。......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6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