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采主題
VOL:54期

月球,人類又來了!

精采主題撰文、企編/郭雅欣

這是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50年前,當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說出這句名言時,他正緩緩步下登月小艇,在月球表面留下了第一個人類腳印,這是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也是太空科技重要的里程碑,畢竟要把人送上太空,不但要能確保人的生命安全,如何讓人在太空中活動、通訊,並安全回到地球,在在都是艱難的挑戰。

把阿姆斯壯送上月球的阿波羅11號,是美國航太總署
(NASA)一連串登月計畫的第一個,在接下來更多的阿波羅登月計畫中,太空人一次走得比一次遠,帶回的月球岩石標本也愈來愈多,對月球的了解逐漸透澈。人類不再只是仰望明月,而是利用自己的雙手、雙腳,揭開了月球的神祕面紗。

然而,看似蓬勃的登月計畫,卻在1972年終止了。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登月的成本太高了,另一方面是太空人沒有在月球上找到水的蹤跡,當初登月的一大目標是找尋月球上的水、甚至海洋,以便人類未來可移民月球,但月球上卻意外的荒涼,只有凹凸不平的岩石地表、一個個隕石坑,這可能讓科學家對移居月球失去了興趣。

沒水嗎?……有!

不過,月球上真的沒有水嗎?雖然人類不再登月,但科學家沒有放棄在月球上尋找水。最近20年來,仍有許多探測器肩負著找水的任務,被發射到月球上。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去年8月,NASA分析印度的「月船1號」收集的資料後,終於證明月球上是有水的!就藏在月球南北極的隕石坑中(參見2018年12月號〈月球上有水!〉)。

新的發現讓大家又把目光投向月球,此時登月的熱潮也正重新捲起。這次,具有登月實力的可不只是美國NASA,印度和中國這兩個近年崛起的科技大國,還有其他國家大大小小的團隊,也都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第二次登月時代。

登月2.0

和第一次登月相比,現在的太空科技進步許多,發展太空科技早已不是國家機構的專利了。歐美有許多民間公司發展出製造火箭、太空船或其他設備的能力,因此,接下來的登月計畫中,也少不了他們的幫忙。

另一方面,探索月球的目的也有了變化。科學家希望在月球上建造基地,看看人類在月表生活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並測試各種太空科技,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我們有著更遠大的目標:登陸火星。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科學家將月球視為一個中繼站,先在月球上預習各種能力,做好前進火星的準備。

現在,就一起來看看,接下來有哪些探索月球的新計畫吧!......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9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