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愈大愈聰明?
科學新鮮事科學少年編輯部
腦袋過大,可能會有反效果。
人類是萬物之靈,也是腦容量占體重比例最高的動物。人們將自己視為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因此常以人類腦容量占體重的比例,做為評斷動物聰不聰明的標準,腦袋愈大、腦容量占體重的比例愈高、愈接近人類的動物,就愈聰明。例如海豚,牠的腦容量占體重比例僅次於人類,比其他哺乳動物(如黑猩猩)都要高,因此我們相信海豚是僅次於人類的聰明動物。
大腦是由許許多多的神經元組成,負責傳遞各種訊息,形成複雜的神經迴路,控制我們的感覺和行為,腦容量大的動物,能容納的神經元也比較多。換句話說,如果腦袋變得更大,可以容納更多的神經元、增加神經迴路的複雜度,人類應該可以變得更聰明!
不過,科學家實際進行實驗後卻發現,雖然神經元增加的確可以提高學習效果,但當神經元超過某個數量時,神經訊息傳遞量變得太大,反而會出現「交通阻塞」的情況,就好比馬路上車輛太多而塞車一樣,神經訊息無法順利傳遞,因此造成學習障礙。由此可見,雖然大腦不能太小,但也不是愈大愈好,而是有「理想」尺寸的。
這個結果和一項事實不謀而合─20世紀的天才人物愛因斯坦,他的大腦大小和一般人並沒有差別。想和愛因斯坦一樣聰明,重點不在腦袋大小,而是要好好學習,訓練腦神經的連結!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9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