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鮮事
VOL:44期

保護珊瑚,從滅鼠開始?!

科學新鮮事科學少年編輯部

入侵小海島的黑鼠,竟是周圍珊瑚礁生產力下降的主因。


查戈斯群島位於印度洋中部,大多是無人的珊瑚礁小島,擁有非常豐富的珊瑚礁生態系,島上棲息了非常多的海鳥。但科學家最近發現,其中有幾個島嶼的附近海域,不只珊瑚礁的健康狀況下降,連魚都變少了,仔細探究原因,發現竟然和老鼠有關!

小島上原本並沒有哺乳動物,更別說是老鼠了。這些入侵小島的老鼠是在非洲、東南亞和歐洲常見的一種家鼠,名叫「黑鼠」,因此推測是在18、19世紀,人類航海活動蓬勃發展的時期,有船隻靠近或擱淺在小島上,才讓船上的黑鼠有機會入侵。

黑鼠入侵小島後,最大的受害者是本來棲息在這裡的海鳥,黑鼠不只會吃海鳥的蛋與雛鳥,甚至還會獵食成鳥,導致海鳥數量減少。海鳥的糞便富含氮、磷等營養物質,經雨水沖刷後流入海洋,可提供珊瑚生長的養分。當海鳥愈來愈少,珊瑚的養分也隨之減少。

研究團隊比較了六個沒鼠害和六個有鼠害島嶼的海鳥數量及土壤中的含氮量,發現在沒有黑鼠的島嶼上,海鳥數量是有黑鼠島嶼的760倍,土壤含氮量則是251倍,而魚群數量則多出50%。

這個研究結果意外發現,黑鼠竟然會間接對珊瑚礁造成這麼巨大的影響,也顯示海鳥是這一帶生態系統中關鍵的一員,當牠們消失,不管是陸地或海洋環境都會受到影響,產生很大的轉變。因此,研究團隊建議在這些島嶼進行滅鼠行動,才能恢復海鳥的數量,進而復育珊瑚礁,並且保護周圍的海洋生物。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8年0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