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達人
VOL:62期

為什麼要學科學?聽聽孫維新怎麼說

科學達人陳雅茜

你心目中的科學家長什麼模樣?是像愛因斯坦一樣滿頭亂髮、不修邊幅?或總是嚼著一口難懂的文字,信手拈來就是一串深奧的公式?

這可不一定,臺灣有個科學家,身形高大挺拔,總是打扮得宜,說起話來嗓音低沉迷人,幽默之處令人開懷大笑,睿智之處又發人省思。他除了深究宇宙的奧祕,對滿天星斗有獨特見解,更允文允武,能寫書法能唱戲,也能把哈雷與牛頓的故事寫成舞臺劇。他,就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孫維新館長。

孫維新是臺大畢業生,留美天文博士,曾在美國航太總署(NASA)進行研究,返臺後擔任教職,曾協助建立玉山國家公園的鹿林前山天文臺,以及位在青藏高原和墾丁的天文臺,天際還有一顆小行星以他為名。他在公共電視製作的《航向宇宙深處》系列影集,榮獲金鐘獎肯定;在臺大開設的課程「認識星空」吸引上千名學生排隊選課;筆下的《孫維新談天》一書,更贏得金鼎獎推薦。擔任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後,孫維新對於推廣科學更加不遺餘力,啟發許多民眾與莘莘學子對科學的興趣。

對他來說,科學是研究,更是值得推廣給大眾的迷人領域。許多人問,到底為什麼要學科學?科學有那麼重要嗎?關於這些問題,孫館長有他獨特的見解,聽聽他怎麼說,或許我們對學科學這件事,再也不會感到迷惑。

科學少年:對有些人來說,科學似乎比較遙遠,有些人甚至會排斥。到底科學是什麼呢?

孫維新:首先大家要了解,科學並不是一個存在很久的項目,而是過去三四百年來才發展出來的領域。大約四百年前的伽利略,都還只是在觀察現象,提出解釋,設法找出大自然運作的原理。由於科學工作者對自然現象有著莫大的好奇,所以會有恆心和毅力把現象背後的道理找出來。所以科學其實就只是設法找到適當的理論,建立模型,去解釋看到的現象。科學來自生活,並不嚴肅也不可怕。只要你有好奇心,就會對科學有興趣!

大家都該認識科學嗎?

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基礎的科學常識,但並不是說所有人都該當科學家,喜歡藝術或文學也都很好,不過,科普知識在生活中具有幾個重要的效果。

科學的重要效果在哪裡?

首先是讓社會大眾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這樣整個社會就能趨向理性和諧。我們常在新聞裡看到社會上的各種問題,例如桃園海岸的藻礁,因為中油公司要建設天然氣的接收站,大家激烈討論是否會破壞藻礁,學界、媒體和政府各說各話,但我們如果連藻礁是什麼都不知道,怎麼能判斷誰是誰非呢?藻類和珊瑚一樣,都能造礁,能夠保護海岸不受侵蝕,而且上面很多孔隙,許多生物都能藏身其中,所以可以創造良好的生物多樣性,是對環境友善的自然現象!但如果沒有這些科學知識我們無從判斷,只能被牽著鼻子走。臺灣現在有許多問題都以政治手段解決,像核能要不要發展?電價要不要漲?理解這些問題本質上都是科學議題,用科學方法分析解決,就沒什麼好吵的了。

第二是能讓人富足小康,有了科普常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就能創造商機!換句話說,科學可以幫你賺錢!舉個例子,宜蘭有位農民看到中部的高接梨價錢不錯,心想宜蘭的氣溫也差不多,就把高接梨移到宜蘭種。幾年後樹長成了,開了滿樹白色梨花,但隔年卻一個果子都沒結!他感到奇怪,為什麼開花卻不結果?是不是沒有蜜蜂了?於是他在梨樹附近裝了盒子來抓蜜蜂,結果抓到了,可見並不是沒有蜜蜂。他又想,是否因為宜蘭多雨,即使蜜蜂傳花授粉,花粉卻被雨水沖掉了?於是他在每個花束上面加個雨傘,隔年,梨樹結實纍纍!.....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20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