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期刊
VOL:5期

炸藥之父諾貝爾

穿越時空的宇宙水精靈

諾貝爾(Nobel Alfred Bernhard)是瑞典化學工程師,他藉由炸藥的發明和油田的開發而成為巨富,卻在遺囑中聲明要利用這份財富頒獎給在過去一年對人類社會有最大貢獻的人,因此成立了諾貝爾獎,每年在他逝世的12月10日,都會在瑞典舉行頒獎典禮。

諾貝爾1833年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他的父親在俄國從事軍用機械的製造工作,9歲時,事業有成的父親將全家人接到俄國。由於自小就體弱多病的諾貝爾無法正常上學,父親為他請了家教,教導自然科學、語言及文學等領域的知識。諾貝爾的學習成績非常好,才16歲就已經精通瑞典文、英文、法文、俄文和德文五國語言。

1852年,諾貝爾與兩位哥哥開始協助父親工廠的研究開發工作。隔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軍火供不應求,工廠因生產大量軍用物資供應俄軍而賺了不少錢。

Mission Impossible
炸藥原產於中國,在唐朝人們將硝石、硫磺與木炭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黑火藥,後來通過絲路傳到歐洲。19世紀,瓦特蒸汽機帶動的工業革命導致歐洲對於煤鐵的需求大增。為爭奪資源和市場,往往爆發一連串的戰爭,軍事上也要求製造更強有力的武器,促使許多化學家開始研製炸藥。

1837年,法國化學家貝羅茲用濃硝酸處理棉花時,得到硝化纖維,他一時手殘,將它丟入火中,付出的代價是一整棟房子。

1847年,義大利化學家索布來洛在偶然間把製造肥皂的副產品甘油與濃硫酸、濃硝酸混合,得到一種油狀透明液體,也就是硝化甘油。他為了測定硝化甘油的成分,把一滴硝化甘油放在試管裡加熱,結果試管猛烈的炸了開來。他付出的代價是手與臉遭到嚴重的炸傷與面目全非的實驗室。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4年10.11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