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期刊
VOL:42期

多給糖就搗蛋!

滴答滴!身體藏了大時鐘Sammi

你愛吃糖嗎?硬糖、軟糖、巧克力糖、牛奶糖......口味眾多的糖果各有人喜好,在正餐以外吃到幾顆甜甜的糖果,真是開心滿足啊!但是,大人總是規定我們不能吃太多糖,理由是糖分若殘留在牙齒上,會讓口腔裡的細菌滋生,攻擊牙齒,最後造成黑黑的蛀牙。

這是我們一般對糖的印象,但你知道嗎?除了糖果的「糖」,還有另一種「醣」,指的是食物中的營養素,我們稱為「醣類」或是「碳水化合物」。含有醣類的食物除了甜甜的糖果,以及甘蔗、牛奶、水果等吃起來具有甜味的食物外,還包括了能煮成飯的稻米、能製成麵的小麥、玉米等穀類,以及馬鈴薯、地瓜、山藥等根莖類蔬菜,這些食物的共通點,就是經過體內消化,最後可分解成一個個的「糖分子」。

例如你吃了一顆地瓜,它的主成分是澱粉,澱粉經過口腔、食道、胃,最後到了小腸,在這段消化過程中,澱粉會逐漸被分解成愈來愈小的分子,最後變成葡萄糖,被小腸壁吸收,做為人體細胞的能量來源。如果你吃的是水果,裡面有果糖,分子本來就很小,所以身體很快就消化、吸收,做為能量來源了。

葡萄糖、果糖等小的糖分子被消化吸收後,果糖主要給肝臟利用、處理,葡萄糖經由血液網路輸送給全身上下的細胞使用,讓各個組織能順利執行工作任務,維持生理機能運作。葡萄糖還能讓你的大腦清晰的思考,也能促進體內激素的作用,使大腦感覺愉悅,讓你有好心情。

既然糖分對我們有這麼多好處,那我們就吃愈多愈好囉?不過,許多事情都合乎一個準則:過猶不及,適量才好。如果攝取的糖分過多,累積在身體裡,反而會變成毒藥,傷害我們的健康!體內如果有太多用不到的糖分子,會發生哪些搗蛋事件?繼續看下去吧!


醣類吃太多會長胖

含醣類的食物雖然是能量的來源,但是吃太多只會變成身體的負擔。食物消化後,由小腸吸收葡萄糖等小的糖分子,糖分子一開始會被送到肝臟去運用,再經由血液循環到身體需要的部位。如果有多餘的糖,會先暫存在肝臟裡,變成肝醣,當身體臨時有需要時,肝醣可以快速分解來提供能量。但肝醣的儲存量有限,如果超過了,多餘的糖就會轉變成脂肪細胞囤積,而且脂肪細胞的儲存容量沒有上限,因此體內脂肪就會愈來愈多,造成體重過重,器官組織如果被太多脂肪包覆,功能也會受損,危害人體健康。


血糖變化影響心情

血液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隨著吃東西、消化、細胞利用能量,血糖的濃度會上升和下降。如果我們一次吃很多含醣類的食物,會讓血液中產生大量葡萄糖,身體的糾察隊─胰島素就會大量分泌,調降血糖,使血糖濃度變低。這樣忽高忽低的血糖波動,會影響人的情緒:一下子振奮,一下子又變得煩躁。尤其如果吃的是小分子醣類,因為身體吸收和消化速度都很快,血糖起伏的速度會更快,情緒變化也會特別明顯。


胰島素失能造成糖尿病

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可以調控血糖,它就像一把鑰匙,可以打開細胞的門鎖,讓血糖進到細胞內提供能量。但若體內有太多的葡萄糖,胰島素拚命開門也送不完,最後就會出差錯,胰島素再也打不開細胞的門鎖,調控血糖的任務也就失敗了。結果會變成細胞很餓,胰臟一直分泌胰島素,但血糖卻堆積在血管內無法消耗,糖尿病就這樣慢慢產生了。

糖尿病中的第二型是後天所引起,占95%以上病例,通常是因為患者長期以來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造成的。原本糖尿病大多發生在中老年時期,但現今患者年齡層已逐漸往下降,最好從小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節制醣類的攝取量。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8年0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