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期刊
VOL:33期

通靈少年靈不靈?

全景攝影張雨霖

前陣子流行的電視劇《通靈少女》,描述一位從小具有「通靈」能力的少女,平日在宮廟裡幫人「解決」各種牽涉到陰陽兩界的疑難雜症。「通靈」這件事情,嚴格說來並不在絕大多數現代心理學家的「守備範圍」之內,不過心理學中倒是有一些實驗及研究,探討了人為何這麼相信「通靈」這類的事情。

鴿子的迷信
美國的心理學家史金納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他相信「心理學」的研究主題,應該是人的「行為」,而人之所以會產生新的行為模式,是由於一連串的「環境刺激—行為反應—行為後果」的連結所塑造出來的。例如大人拿青椒給原本不吃青椒的小孩(刺激),若小孩子吃了(反應),大人給予糖果獎勵(正向的後果),經過幾次之後,小孩子看到青椒就會吃,也就是產生了「吃青椒」這樣的新行為。

史金納早期的許多研究,是透過動物實驗而來,最有名的就是他發明了「史金納箱」(Skinner Box)這種訓練工具:這種箱子通常四面為透明玻璃或壓克力板,裡面裝有一個操縱桿,下面有食物盤。操縱桿與提供食物的裝置相連,只要箱子內的動物按壓到操縱桿,就會有一顆食物掉落在食物盤中。史金納將飢餓的白鼠放入箱中,白鼠在箱中亂跑,偶爾踏到操縱桿,白鼠就得到了食物。經過幾次嘗試之後,白鼠就會不斷的主動去壓操縱桿,直到吃飽為止。史金納認為,動物在箱中做的行為反應,與伴隨著出現的食物掉落(行為後果)之間的關係,讓動物建立起新行為(按壓控制桿),並且不斷重複,這種過程稱為「操作制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打算訓練鴿子來操控火箭飛行,卻在訓練過程中發現有趣的事情。原本的訓練過程是透過史金納箱,讓鴿子建立「啄按鈕(行為反應)能獲得食物(行為後果)」的聯結,學會依照指令啄按鈕的行為。但史金納又想知道,若他讓食物每隔固定時間便會掉落一顆,鴿子會有什麼反應。按照原本的設想,若鴿子沒有產生「啄按鈕」與「食物掉落」之間的聯結,應該就不會有什麼新行為建立。然而,他卻發現,雖然實際上是無論鴿子做或不做任何事,每隔固定時間都會掉落一顆食物,但鴿子會「亂聯結」—有的鴿子碰巧在食物落下時振翅,那麼這隻鴿子之後就會拚命振翅,彷彿這麼做能產生食物掉下來的回報,有的鴿子則是轉圈。鴿子產生了「儀式性」的行為,即使這些行為事實上跟食物掉落之間沒有真正的因果關係。史金納將這個有趣的發現,發表在一篇名為〈鴿子的迷信〉的科學論文中。......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7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