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期刊
VOL:31期

器官移植的美麗與哀愁

福衛五號上太空劉育志

「小志醫師,我昨天看到新聞報導說,醫師替在意外事故中失去手臂的患者移植新手臂耶!」雯琪用興奮的口吻說。
「是呀,非常了不起。」我豎起大拇指。
「聽起來很酷耶。」威豪彎起自己的胳臂伸展手指。
「你們曉得移植手臂需要連接哪些構造嗎?」我問。
「動脈、靜脈!」雯琪搶先回答。
「神經……」莉芸想了一想,說:「肌肉。」
「還有個很重要的構造喔。」我看看大家,說:「像蓋房子需要柱子支撐一樣,得把骨頭固定起來。」
「對對對,骨頭像柱子,血管像水管,神經像電線!」文謙道。
「比喻得很好。」我說:「接續血管是非常關鍵的步驟,動脈和靜脈都必須暢通無阻,組織才能獲得氧氣和養分並送走代謝廢物。所以在手術後的期間,醫護人員會密切觀察手臂的血流狀態,倘若發現靜脈阻塞或動脈不通,便要緊急處理。」
「血管接通後就能有血流,至於神經則非常不同。」我補充說明:「神經接續後,不會立刻有功能,得經過長時間復健,神經才能慢慢長到新手臂裡,負起感覺、運動的功能。」
「小志醫師,我還聽說有人做過臉部移植耶!」莉芸問。
「臉也能夠換呀!?」威豪驚訝的問。
「是的,過去大家對腎臟、肝臟、心臟、肺臟等器官移植較熟悉,如今世界各地的移植團隊已經開始進行臉部、肢體、甚至是子宮移植。」
「為什麼現在才開始發展肢體移植呢?」雯琪問。
「因為移植這件事本來就有相當的風險,而且術後需要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這使患者較容易遭到感染,所以早期大家會進行內臟移植,畢竟當這些器官衰竭時,患者將迅速走向死亡,與其等死,倒不如放手一搏。至於臉部、肢體、子宮受損較沒有立即生命危險,因此直到移植技術、藥物發展較成熟,才漸漸有人嘗試。」......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7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