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屋頂為都市降溫
珊瑚成群好風景林慧珍
氣候暖化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愈來愈熱,世界各地頻頻出現破紀錄的高溫。不過如果你曾經在鄉下和都市居住過,應該可以發現:鄉下地區即使白天豔陽高照、氣溫很高,只要到了晚上,通常就會比較涼爽;而在都市裡卻從早到晚都感覺相當悶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都市熱島效應
1960年代以來,氣象學家從人造衛星拍下的紅外線地表照片中發現:人口密集、高樓林立的都會區,氣溫往往高於鄰近的郊區及鄉村地區,由於畫面看起來像被郊區包圍的浮島,因此稱之為「都市熱島效應」。在歐美一些大城市,都市熱島與郊區的溫度差距可能達到5~10℃。
造成都市熱島的主要原因,是都市開發後綠地大幅消失,取而代之的水泥建材和柏油路面在白天裡吸收更多來自陽光的熱能,並在夜晚放熱。再加上少了植物幫忙遮蔽、反射陽光與蒸散水分幫助降溫。另外還有市區裡的空調、汽車產生的大量廢熱,使得市區的溫度居高不下。
溫度升高迫使居民更依賴冷氣,讓能源供應更為吃緊。熱島效應也讓都市地區的風速下降,空氣中的懸浮粒子更不容易被吹散,加重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此外,以臺灣西部的城市為例,過去潮濕的海風吹向陸地,遇到山脈之後抬升,降雨在山區的水庫;但是熱島效應改變了都市的降雨模式,潮濕的海風被吹到都市後,會因為強烈的熱對流,容易在午後下起豪大雨,都市的水泥地又多,排水不及也會導致淹水。......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7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