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期刊
VOL:30期

珊瑚成群好風景

珊瑚成群好風景陳美琪

珊瑚與人類

進入海中尋找珊瑚之前,先看看陸地上的珊瑚礁石吧!它曾經和人類的生活有緊密的關係喔!

咾咕石屋與石灰窯
由於早期物資缺乏,住在海邊的居民常利用從海岸邊撿拾的珊瑚礁來建造房屋及防風牆,像是離島及東北角漁村裡都有。澎湖的環境條件有強風及海水,常使得農作物生長不易,過去的居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使用了當地較易取得的珊瑚礁石(咾咕石)堆疊成牆,並在牆內種植蔬果,因而有了「菜宅」之稱。

墾丁社頂石灰窯是目前臺灣僅存的幾座石灰窯之一,早期社頂居民利用當地資源以周邊珊瑚礁為燒製材料,所燒製完的石灰,仍保有珊瑚礁石的形狀,一碰水後,會整塊散開為粉狀。

珊瑚礁晒鹽場
臺灣傳統製鹽方法分為晒鹽和煮鹽,隨著時代演變,有了科技製法,傳統製鹽已經很少看到。恆春半島西海岸的老漁民說,早期生活困苦,居民會到珊瑚礁找尋天然形成的鹽滷(因日晒蒸發的高濃度海水),取回來後再用柴火煮乾,這就是純天然的手做海鹽。另外也會在住家鄰近的珊瑚礁以榔頭敲除不平整的礁石,再用水泥鋪平,海浪濺起水花聚集在水泥地上,經過風吹日晒形成結晶鹽,人們再將海鹽收集帶回使用(俗稱掃鹽),但是在日據時代自行晒鹽是犯法的。

認識珊瑚的形態

植物?動物!
珊瑚是什麼樣的生物呢?牠的名稱來自古波斯語「Sanga」(石),智者亞里斯多德最初稱這種生物為「Zoophyta」,意思是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一直到了19世紀末,經由生物解剖學、胚胎學的發展,才發現珊瑚的骨骼是由珊瑚蟲所分泌而來,因此科學家才確定珊瑚是一種像植物的動物。

珊瑚是海生無脊椎動物,大多被歸類在刺絲胞動物門的珊瑚綱,以珊瑚蟲為基本單位。珊瑚蟲的外形像一朵花,在頂端具有開口,口的周圍有觸手圍繞,觸手具有刺絲胞藉以捕捉食物及防禦;牠的內部則是一個囊狀的消化腔,腔內通常被隔膜分隔,以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積。珊瑚蟲大多會聯合起來過群體生活,由於珊瑚蟲種類上的差異加上彼此連結的方式不同,所以產生出多樣化的珊瑚景觀。

珊瑚的種類
珊瑚的形態多變,在分類上包括六放珊瑚的石珊瑚、八放珊瑚的軟珊瑚和柳珊瑚,以及水螅珊瑚等等。在生態上,依照功能可分為二大類:一為「造礁珊瑚」,組織中具有共生藻,能堆積碳酸鈣骨骼,建造珊瑚礁;二為「非造礁珊瑚」,缺乏堅硬骨骼,或鈣化的速率較慢,通常長在較深的位置。 ......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7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