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期刊
VOL:28期

穿越時空觀氣象──原臺南測候所

藏身鉛筆的能源救星:石墨烯郭雅欣

今天天氣好嗎?明天會下雨嗎?儘管我們已經習慣於氣象報告的存在,但氣象報告是前人篳路藍縷,「一步一腳印」而逐漸演進來的。踏進位於臺南市區的國定古蹟「原台南測候所」,一棟獨特的小小建築,彷彿走入時空隧道,來一趟臺灣氣象史的時光巡禮。

原台南測候所建立於1898年,當時臺灣剛剛進入日治時期不久,日本政府認為氣象觀測對於民生與經濟發展都非常重要,因此規劃建置了臺北、臺中、澎湖、臺南、恆春五個測候所,開啟了現代氣象觀測事業。不過,現在保存下來的只有原台南測候所,而現代化的南區氣象中心,則蓋在原台南測候所的旁邊,一右一左,一古一新,成了明顯而有趣的對比。

原台南測候所是一座環形的建築,嚴格說來是18面體,內部結構是相當特別的「同心圓」,而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從同心圓的最中心高聳突出的「風力塔」。為了順利測到風速與風向,風速風向計都會設置在比較高的地方。雖然現代高樓大廈林立,原台南測候所十幾公尺高的風力塔看起來並不高,不過在一百年前,這裡可是臺南市區的至高點,從風力塔頂端遠眺,甚至可以看見30~40公里外的高雄大崗山及壽山,而風力塔也被民眾取了個有趣的綽號「胡椒管」。......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7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