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期刊
VOL:27期

羅賽塔與菲萊的彗星大冒險

氣象觀測大解密胡佳伶

一講到彗星,你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一定是每76年就會造訪地球一次的哈雷彗星。但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不管是在東方或是西方,彗星都被當做不祥的象徵,我們不難從彗星的別稱─「妖星」、「異星」、「掃把星」看出端倪。甚至是在100多年前的1910年,哈雷彗星回歸仍帶來不少恐慌,謠傳彗尾的有毒分子會滲入大氣,造成美國口罩大賣,連卡通《哆啦A夢》也有描述哈雷彗星會讓地球沒有空氣,大雄的曾祖父因為買不到車胎內胎,只好拚命練習憋氣的故事!

彗星究竟是什麼呢?西元前300多年的亞里斯多德,認為彗星是一種大氣現象。一直要到16世紀末,麥斯特林(Michael Maestlin)和第谷(Tycho Brahe)觀測1577年的大彗星時,才首次注意到彗星在天空移動的角速度比月亮慢很多,證明了彗星與我們的距離比月球還要遠。

後來更多的研究顯示,原來彗星是太陽系裡的「活化石」,彗星的家鄉位在遺世獨立的太陽系最外圍,在低溫環境下保留了最多太陽系初期的訊息。科學家甚至懷疑,彗星上的水冰和有機分子,有可能為早期地球帶來生命的種子!要如何更了解這些遙遠又神祕的彗星呢?當然就是靠得更近囉!於是天文學家在1986年上次哈雷彗星回歸時,發射了喬托號(Giotto),飛到離彗核不到600公里的地方,傳回許多彗星的近距離照片。後來陸續有星塵號(Stardust)飛過81P/威德彗星,從閃耀的彗尾中蒐集塵埃顆粒,送回地球研究;還有深撞號(Deep Impact)發射撞擊器,在9P/譚普彗星撞出了一個坑洞,好研究彗星表面究竟有些什麼。

羅賽塔號的冒險旅程
但科學家的野心還更大!畢竟這樣驚鴻一瞥的觀測,只能了解某一個階段的彗星樣貌,他們更希望能將太空船送入彗星軌道,近距離跟著彗星,一路記錄彗星的彗核從遠到近發生的變化,甚至還要釋放一艘登陸器,登陸彗星!歐洲太空總署把這項創舉命名為「羅賽塔」(Rosetta)任務,希望它能像現在陳列在大英博物館的「羅賽塔石碑」(Rosetta Stone)一樣,解開歷史的重大謎團。而羅賽塔號攜帶的登陸器,則命名為「菲萊」(Philae),這個名字來自於埃及尼羅河上的小島「菲萊島」,在這裡發現的方尖碑,協助歷史學家解讀羅賽塔石碑的內容。......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7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