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期刊
VOL:27期

草蜥斷尾求生術

氣象觀測大解密龐中培

蜥蜴受到捕食者攻擊時,會讓尾巴斷掉使捕食者的注意力轉移,自己趁機逃跑,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不過,在自然中真正的情況是怎麼樣呢?斷尾和再生真的對蜥蜴有好處嗎?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林思民的團隊就進行了這樣的實驗。2008年,他們發表了在臺灣北部地區發現的臺灣特有種翠斑草蜥,同時也研究牠們的生態習性。研究團隊標定了1萬2000多隻的草蜥,研究牠們的活動、健康、交配產卵等生老病死各種狀況,當然也包括了尾巴斷了的時候。

在累積了多年的資料之後,他們發現草蜥斷尾的現象有週期性的變化,應該是被捕食者攻擊所造成的,但是就算是經常在野外工作的生物學家,也很少親眼目睹捕食的現象,當然也就更難加以記錄、統計,然後找出彼此的關聯了。

比對資料,解開謎團
但是他們找到了救星。中華鳥會有野鳥資料庫,從1972年開始,就有賞鳥人士會回報看到鳥的種類、時間、地點與估計的數量,幾十年下來,累積了將近200萬筆的龐大資料。研究團隊把這些資料送到超級電腦中運算,發現了紅隼、紅尾伯勞和黃頭鷺等鳥類出沒的狀況和草蜥的變化有很明顯的關連,這些鳥類都會把草蜥當成食物。

和草蜥斷尾狀況有密切關聯的是紅隼、紅尾伯勞,這些鳥類體型比較小。但是體型比較大的黃頭鷺,就和草蜥的死亡率有關了。這意味著斷尾對於要從比較小的捕食者口中逃脫來說,是很有用的。但是如果捕食者比較大,那麼斷尾伎倆可能沒有什麼用,命還是保不住。......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7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