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期刊
VOL:23期

智慧卡片,聰明生活

2016諾貝爾獎趙士瑋

走進捷運站,將悠遊卡稍微靠近進站閘門上的感應器,「噹」一聲,閘門應聲打開;媽媽出門購物,將手裡的信用卡刷過店裡機器的插槽,便完成付款;到郵局的ATM領錢時,則要將金融卡插入櫃員機中。明明都是卡片,為什麼使用的方式有這麼多種?現在就一起來認識各種卡片讀取與寫入資料的原理吧!

歷久彌新:磁條卡
「將資料儲存在卡片上,有需要時再讀取」的觀念,早在197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科學家為了發明這種卡片,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用低成本將眾多的資料儲存在面積很小的卡片上呢?在層層篩選下,首先脫穎而出的儲存媒介就是「磁」,卡片上有一條既粗且黑的「磁帶」的磁條卡於焉誕生。

走向電子化:IC晶片卡
隨著半導體技術日漸成熟,人們開始能在微小的晶片上連接大量的電晶體,完成複雜的工作,有人便想到:如果把電子晶片黏在卡片上,會不會讓資料的讀寫更簡單?IC晶片卡就是這個點子的產物。

遠距離卡片:RFID技術
前面提到,IC晶片卡的讀卡機需要與晶片接觸,不過也有許多卡片只要稍微靠近感應一下,不用接觸就可以發揮功能,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種卡片使用的是稱為「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先進技術。

了解各種卡片原理後,下次不妨仔細觀察,想想看它們分別屬於哪一種!......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6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