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期刊
VOL:15期

美濃地震不單純

超級聖嬰來襲!龐中培

今年2月6日凌晨的一場地震,讓許多人的春節假期蒙上一層陰影。這是一場芮氏規模6.4的地震,震央在高雄市美濃區,震央周遭地區沒有發生嚴重災害,受創最重的地區反而是臺南。臺南市永康區的維冠金龍大樓倒塌,造成115人死亡的慘劇,另外同屬於臺南市的歸仁區中有二人死亡。

這次地震是因為菲律賓海板塊向歐亞大陸板塊擠壓所引發的(請見2015年10‧11月號〈臺灣高山生長記〉),震央約只有17公里深,屬於淺層地震。板塊運動造成的地震在臺灣很常見,不過震央在美濃,受災最大的地區卻是在數十公里外的臺南,這個似乎違背直覺的現象,其實有道理可循。

場域效應讓臺南災情慘重
地震發生時,能量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出。波前進的時候,會受到介質的影響,例如地震波就會受到地質組成特性的影響。臺南附近多是沖積平原,土質比較鬆軟,震波從山區岩層進入沖積平原之後,不但搖晃的幅度比較大,搖晃的時間也增加了,這次美濃地震中,震央附近地區震了一秒左右,臺南則長達八秒鐘,造成的損害因此比較嚴重,這種現象稱為「場域效應」。不只臺南,在嘉義、雲林等等也屬沖積平原的地區,震度也都比較大。

同樣的地區,有的建築倒塌,有的建築龜裂,有的建築卻能完好如初。新聞媒體對於造成建築物倒塌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聲稱是因為有用保麗龍或是沙拉油罐填入柱子中的「豆腐渣」工程,也有媒體報導混凝土的強度不夠、用的鋼筋不夠粗等,甚至共振效應等。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要等待專家的勘驗結果。......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6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