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期刊
VOL:11期

基因改造食物真相大公開

基改食物真相大公開龐中培

隨便拿起某種食品,如果成分裡有大豆,不論是大豆蛋白、大豆油(沙拉油)等,只要沒有註明是「非基因改造」,那就是基因改造的。全世界80%的黃豆是基因改造的,你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吃了許多年的基因改造食物。

為何要改造農作物
人類改造作物其實已經有很長遠的歷史。在市場上,你可以看到金黃飽滿的玉米、甜美多汁的西瓜,以及酸甜可口的番茄,這些農作物原本的老祖先並不是長這個樣子的。玉米的祖先是生長在中南美洲的大芻草(teosinte),看起來很像野草,會分支,種子結得少,但是大約在一萬年前,美洲的原住民開始把大芻草的種子當成主食,並且每年篩選出長得快、果實大、滋味好的種子,隔年播種,如此代代篩選,成為了我們看到的玉米。

而西瓜的野生種生長在非洲,番茄的野生種長在南美洲,結的果實都很小,經過人類長久的篩選與栽培,便有了各種大小與顏色。但是,不論西瓜如何培育也很難篩選出能夠在寒冬生長的品種;要讓番茄像西瓜一樣在沙地上生長也是一大挑戰。曾有人異想天開,把番茄和一樣是茄科的馬鈴薯混合育種,希望得到上面結番茄、下面長馬鈴薯的完美作物……嗯~我們目前都沒有看到這樣的東西。

並不是育種專家不給力,而是這些植物中沒有適合的基因。生物的各種特徵都是由基因和基因的組合方式,或是基因活動的控制方式所產生的,本來就不具有的特徵(基因)是無法經由育種達成的,例如玉米穗就是棒狀,強要科學家培植稻穗狀的玉米,他們只能翻桌。

在人口持續增加、糧食需求大增下,若不希望農藥和肥料的用量增加,也不想將更多自然棲地開發成農田,持續改良作物是可行的方法之一。利用遺傳工程的技術,能從其他物種擷取需要的基因轉殖到農作物上,讓它們獲得抵抗害蟲的能力,就能少用農藥、減少環境汙染,或是能夠耐旱、提高產量等。例如基改黃豆通常含有來自細菌的抗蟲基因,以及來自土壤中鏈黴菌的抗除草劑基因等。......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5年10.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