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選期刊
VOL:8期

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徐光啟

分子料理大破解水精靈

徐光啟出生於上海縣城一個小商人的家裡。時值明末,朝廷腐敗,社會動盪不安,連年的天災人禍使得這個小康家庭也陷入貧困之中,徐光啟的父親不得不轉行務農;母親與祖母則是「早暮紡績(織布),寒暑不輟」。徐光啟從小就必須幫忙農事,這對他後來在農政上的貢獻有很大影響。另一方面,聰穎的徐光啟在求學期間,功課始終名列前茅,無論是章句、聲律、還是書法都難不倒他。

某日,附近學館的一位老師聽說他很聰明,就特意出題考他。
(老師OS:好樣的,整整你!)
老師:「一問二答不三思,不識四書五經六藝,自誇成詩僅七八九步,十分無知。」
徐光啟:「十辯九輸,搞得你八暈七素六神無(五)主四散,下場三長二短,一敗塗地。」
眾人:「對得好!對得好!」
(師怒!)
老師:「小屁孩,上學堂,由冬至夏,獨漏春秋?」
徐光啟:「怪老頭,去市集,從南到北,不識(是)東西?」
徐光啟不假思索、對答如流,這位前來試探的老師一聽,當場失意體前屈。

科舉爛路
19歲那年,徐光啟考取秀才,開始在家鄉教書。不過為了擺脫窮苦、出人頭地,他決定走向十分艱辛的科舉道路。

26歲那年,徐光啟的母親與妻子傾盡全家之財,籌足了旅費讓徐光啟去應試舉人。為節省開銷,他捨棄搭船,改搭「11路」公車──用走的!沿著河岸步行了100多里,泥濘的路面、沉重的行李、加上天空落下的大雨,常常讓饑寒交迫的他萌生放棄的念頭。但他一想到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歲小兒嗷嗷待哺,再加上耳邊不時傳來安西教練的話,他再度鼓起勇氣,及時趕到考場應試。可惜的是,他名落孫山了。

之後的幾次應試,他全都落榜。原來當時的科舉考試是以八股文做為錄取的標準,而八股文形式死板,內容空洞,千篇一律,考生只須死背四書五經,考試時自能派上用場。反觀徐光啟注重實學,文章內容幾霸昏,切合實際所需,庸俗的閱卷官根本不屑一顧。

35歲時,他赴北京應試順天府的鄉試。這次的主考官是著重實學的焦竑,他讀了徐光啟的卷子後驚為天人,不僅在心中按了個讚,還立馬定他為舉人第一。焦竑的賞識讓徐光啟猶如千里馬遇到伯樂,終於得償所願。不過,焦竑不按照當時八股文的標準,「破格」錄取徐光啟的舉動,反而害自己被貶到外地做官。想當然爾,隔年,徐光啟參加禮部的會試,再一次名落孫山。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科學少年》2015年4.5月 ]